林晚也很高兴。周卫民的出现,像一缕清新的风,吹散了她心中积压的些许孤独感。更重要的是,从他口中,林晚得知前进大队在王麻子倒台后,风气正在慢慢转变,新上任的大队长是个务实的人,对教育也很重视。这让林晚看到了两个大队关系缓和的希望。就在林晚与周卫民的交流渐入佳境,生活似乎正朝着积极方向迈进时,一封来自县城的信,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林家激起了巨大的涟漪。信是《星火》杂志编辑部寄来的!不是退稿信,而是一封措辞热情洋溢的采用通知!“……林晚同志惠鉴:大作《讲台上的星光》已拜读。文章情感真挚,笔触细腻,生动刻画了乡村教师在艰苦条件下坚守讲台、播撒知识火种的感人形象,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,极具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。经编辑部研究决定,拟刊用于我刊下期‘乡村新貌’栏目。稿酬按千字五元计,共计二十七元整,随信附上汇款单,请注意查收……”二十七元!在这个普通工人月工资不过三十元的年代,这是一笔“巨款”!足以支付林家几个月的生活费,甚至能给父亲买件新棉袄,给弟妹买些营养品!巨大的惊喜如同电流瞬间击中了林晚!她拿着那薄薄的信纸和那张小小的汇款单,手指抑制不住地颤抖,泪水模糊了视线。多少个不眠之夜的伏案疾书,多少次修改斟酌,那份深埋心底的期盼……在这一刻,都化作了沉甸甸的回报!她的文字,她的故事,得到了认可!她真的可以用自己的笔,为这个家挣来一份希望!“姐!怎么了?信上说什么?”林小峰和林小梅围上来,紧张地看着又哭又笑的姐姐。林大山也放下手中的活计,走了过来,脸上带着疑惑和担忧。林晚抹去眼泪,将信和汇款单高高举起,声音带着哽咽却无比响亮:“爹!小峰!小梅!我的文章!被省里的杂志录用了!有稿费!二十七块钱!”“二十七块?!”林大山倒吸一口凉气,眼睛瞪得老大,难以置信地接过那张汇款单,粗糙的手指反复摩挲着上面的数字,仿佛要确认它的真实。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,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属于自家的钱!“姐!你太厉害了!”林小峰兴奋地跳了起来。“姐是作家了!”林小梅也拍着小手欢呼。小小的土屋里,充满了久违的、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希望。这笔稿费,不仅是金钱,更是对林晚能力的肯定,是对她努力改变命运的最大褒奖!它像一道强光,彻底驱散了“妖孽”、“克亲”流言带来的最后一丝阴霾,照亮了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前行的道路!林晚立刻去公社邮局取回了那笔沉甸甸的稿费。她精打细算:先还清了欠张卫国和李婶的部分钱粮(虽然他们坚决推辞,但林晚坚持),又咬牙扯了几尺厚实的蓝布,给父亲做了一件新棉袄;给弟妹买了新作业本和铅笔,还破天荒地称了一斤肥肉和一小包水果糖。当久违的肉香和糖的甜腻气息弥漫在小小的灶房里时,林小峰和林小梅的眼睛亮得像天上的星星。林大山摸着身上崭新厚实的棉袄,感受着久违的暖意,再看看孩子们脸上满足的笑容,这个沉默的汉子眼眶再次湿润了。他什么也没说,只是用力拍了拍女儿的肩膀,那力道里,充满了骄傲和重新燃起的、对这个家的责任感。林晚用剩下的钱,买了一盏新的、更明亮的煤油灯,和一叠更好的稿纸。夜晚,当那盏新灯点亮,柔和的光芒洒满小屋,她再次伏案疾书。这一次,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。她构思着新的故事——关于一个重生少女在年代洪流中赎罪与守护的故事(当然,隐去了重生部分,重点描写坚韧与成长),名字就叫《荆棘与星光》。生活似乎终于向林晚露出了温和的笑脸。学校里,孙校长得知她文章发表,更是对她刮目相看,鼓励她继续创作。周卫民也时常过来交流,两人分享读书心得,讨论教学,林晚从他那里借阅了不少珍贵的书籍,知识面大大拓宽。她甚至开始利用课余时间,帮队里写一些宣传标语、整理材料,挣点额外的工分。然而,就在林晚以为一切都步入正轨时,一张无形的网,正悄然向她撒来。发配到猪场的王春梅,并没有在劳动改造中“反省”她的错误。相反,猪圈的恶臭和繁重的劳作,如同毒药般滋养着她心中对林晚的刻骨仇恨。她无时无刻不想着报复!林晚文章发表、拿到“巨款”的消息传到猪场,更是像一把盐,狠狠撒在她的伤口上!“小贱人!走了狗屎运!写几个破字就成人物了?我呸!”王春梅一边用力刷着猪槽,一边咬牙切齿地咒骂,“要不是张卫国那个老东西护着你,你早就被当成妖孽烧了!”